2)第十章民意论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与何夕本质上是一类人。

  都是外戚,虽然立功,但是实际上在朱元璋时代得到重要的外戚。

  虽然韩国公李祺也是外戚,但是李祺的班底乃是李善长留下来的。而李景隆等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更多依靠皇帝的信任。朱允炆上位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外戚自然疏远了一些。

  他们不高兴之余,对南北之争多了几分幸灾乐祸。让他们去投北京,是不可能的。身家性命都在南京,但是不妨碍他们对于南京的失败,嘲笑几句,凡是朱雄英即便打进南京城,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换一个皇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人看了文章。很多人还在研究文章背后

  的含义,李景隆已经看明白了。

  毕竟李景隆的父亲是有名的儒将,而李景隆在儒学上也是有造诣的,并不是睁眼瞎。

  李景隆叹息一声,说道:「如果太祖也是这样想就好了。」

  「怎么想?」郭英看不明白。问道。

  李景隆就给他们解释了民意与天意的区别,这些道统与法统的不一致的地方。

  郭英顿时皱眉,让他去理解火器新战法,他还是能理解的,毕竟到底是打过仗。有些东西是相通的。但是理解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就不行了。

  他说道:「你说明白一些,北京准备怎么做?」

  李景隆沉思一会儿,说道:「大概是今后朝廷有什么大事,先要征询一些民意,然后在做决定。如果大家都不同意,皇帝也不会能做。」

  「你说的对。」郭英叹息一声,说道:「太祖能这样想就好了。」

  所有人对洪武年间,感受特别矛盾,一方面对洪武年间感到怀念,毕竟洪武年间,虽然有种种问题,但是真要说起来,洪武年间,特别是洪武二十年之前,那简直是大明版的火红的岁月。大家一起奋斗,将大明搞得蒸蒸日上,彼此之间,也没有那么多事情。

  另外一方面,所有人都朱元璋有本能的畏惧。不管是怎么样的功成名就,在朱元璋面前,与区区一小卒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朱元璋想,说杀也就杀了。

  这让这些人很不好受。

  「但是,家里有千口,主事一人。」徐增寿说道:「国家这么多事情,有什么统一的民意不民意的。到时候朝廷该怎么决断啊?」

  此言一出,这些人也议论纷纷,有些人看向李景隆。

  李景隆一摊手,说道:「你们看我做什么?又不是我做的。将来让何夕回答你们吧。」

  在言语之间,这些人已经有些一些向着北京了。

  无他,对强势皇权的反弹,其实在朱元璋死后一直存在的。几乎满朝上下,包括了何夕,都不希望天下间有另外一个朱元璋的出现。但是同时,朱允炆与朱雄英都是本能的效仿朱元璋来治理国家的。

  这种矛盾不过是

  请收藏:https://m.bq55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