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八章耕读与工读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计,其实与中国古代那些更精巧的机械相比,也没有复杂到哪里去。

  唯一的工业化要求。是用来生产的机械,不是艺术品。在成本故障率上面,就有些难了。

  但是在古代普遍歧视工匠的情况下,怎么搞出一批有创造性思维的工匠,这才是一个大问题。

  何夕想来想去,就对照着耕读传家,弄出一个工读理论。在科学知识的加持之下,让读书人做工,自然要比寻常工匠要厉害。更何况,何夕给的还有工理书院的教科书。

  上面有很多大匠的心血,虽然一些不传之密,并没有写在里面。但是这里面的很多工艺代表着大明工艺的最高峰。不要说辽东了。甚至江南很多工匠,都是不知道的。

  毕竟这年头的信息传播时间,从来是按年算的。

  一项新技术从中国传到欧洲,用几个世纪都很正常的事情。

  张宗德自然不清楚何夕这般言语的目的,但是何夕赠书,并说出这番话,让张宗德感动无比,一方面张宗德知道求学不易,而辽东各大学堂的教科书,外面流传很少,是买不到的。更重要的是,何夕这番训诫的话。也算是给张宗德一个新靠山。

  对张宗德的现状会有很大的改变。

  不说别的。今日之后,这里的百户都不敢对张宗德大声说话了。

  张宗德说道:“草民定然牢记大人教训,从今日起工读传家。”

  何夕说道:“好好做便是了。我希望将来,你能站在我面前,再说今日之事。”

  何夕不是谁都能见到的。张宗德想要再次见到何夕,自然不可能再有今日的巧遇。必然是在某些事情上有特别的贡献,有了身份与地位,才能见到何夕。

  张宗德自然明白,深深的鞠躬,说道:“草民定然尽力而为。”

  何夕说道:“不要自称草民,自称学生。”

  张宗德立即说道:“学生拜见何师。”

  张宗德没有敢叫老师,叫老师就是定下了师徒名分。显得拉关系的成分太高。太过顺杆爬了。但是称呼何师,就好多了。这既是弟子可以称呼的。外人也可以称呼。

  何夕倒是没有拒绝。

  这仅仅是何夕与燕王出行的一个小插曲。

  不过张宗德没有看出何夕的用意。燕王倒是看出来了。

  士大夫拉拢的是地主阶级。毕竟耕读传家。所说的耕读,首先是有地,其次如张宗德这种自己真正下田耕地的耕读家族,其实最多也最少。之所以说最多,是因为而今朱元璋均平天下,可以说洪武年间,是大明土地最平均的时代。正因为如此,很多读书人真是从自耕农读出来的。但是即便如此,数量最多,但是成就却并不高。

  毕竟读书人也讲究家学。

  而到了明中后期,那时候的读书人,寒门数量越来越少,寒门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耕读门槛也越来越高。

  最少读书人

  请收藏:https://m.bq55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