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3章 建国准备_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我华夏之名威震天下!”

  郑毅其实早就想好这个称号,不算新颖但是却代表着一种情怀。

  虽然当今这个时代,华夏历史上不流行两个字的国号,觉得不如一个字的霸气。

  但其实也无所谓,华夏两个字代表的意义不同,既是种族,又是文明,更是地域传承。

  在郑毅拍板定下之后,所有人也不吵闹了,这个国号对他们来说还是觉得可以的。

  只是不如汉、唐、夏这些国名霸气罢了,古代大多都是用的一字国号。

  华夏帝国,国民算是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要定下都城所在。

  这次争论更加的激烈了,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什么险关要隘、什么地理位置、什么居中管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理。

  被提议为国都的有不少,但支持率最高的是伯力、复兴、长/春、吉/林、辽/阳这几个,其他还有沈/阳、长/安、雒阳等地,少数也有支持将吴州金山湾(海参崴)、东洲(苦夷)南海城、魏州(虾夷)永平作为都城的,不过支持率低的可怜,大多数人还是崇尚的陆地制权,希望能够在内陆控制诸多国土。

  当初明朝定都应天,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城就是因为要居中管理。

  只是后来朱棣不太待见南方,提出了个天子守国门的说法。

  才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平,将其命名为顺天府。

  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城,从此数百年未曾变过。

  都城在何处,其实郑毅完全不是很在乎。

  因为他的未来绝对不会止步于东北一隅。

  登陆新大陆,舰队下南洋,最终他要的是参与到整个世界进程之中。

  而在飞行工具没有成为主流之前,海洋自然就是最便利的交流渠道。

  从这个方面来说,伯力、雒阳、长安这几座城都在黑龙江沿岸,但毕竟出海口的限制太大,作为都城的价值就有点小了,不太合适作为未来计划中的中心,而且气候酷寒,也不太适宜大规模的发展,毕竟人还是要考虑生存环境的。

  复兴城他也比较中意,因为此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更能够辐射当前管理的大部分地区。

  但长远来看,对于未来的发展制约性也是比较大的,因为太过靠内陆了。

  长/春、吉/林两地和复兴城也差不多,除了偏南一些,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辽/阳这边一直是辽东的中心,建设也算比较完善,距离大海也不远,勉强能说的过去。

  还有一个就是沈/阳,这个地方郑毅也是蛮中意的,不过到底选哪个他也有点拿不准。

  都城必定是不能建到新大陆或者海岛上的,是以魏州、东洲,甚至金州都不会考虑。

  海参崴的地理环境不错,但是相比较来说后世的大/连岂不是更加优越吗?

  终年不冻的深水良港,比起大多数的在北部的港湾

  请收藏:https://m.bq55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