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教育现状_抗日之超级卧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故言之成理的教本,而是内容枯燥、牵强附会,语言半文半白,似通非通。如对伪满的成立,有这样的叙述:“良以长城东北,形势天然,自成一区,建国立邦……”,生拉硬扯地举出挹娄、靺鞨等古代民族的名字,全无历史沿革故事。

  语言课本是奴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当时能教日语的教师还未培养出来。

  语文课本还是叫《国语》,教科书是由伪满政府编纂的。但实际编辑人员,至少是想把中华传统文中一些闪光的东西当作教材传授。

  记述历史掌故的文章:《扁鹊见齐桓侯》、《苏秦六国成相》、《墨子止楚攻宋》、《淝水之战》。古典文学选段:《木兰辞》、《草船借箭》、《武松打虎》、《范进中举》、《刘姥姥游大观园》、《老残游记》中的《游大明湖》和《听王小玉说书记》。韵诗:

  小桃无主自开花,

  烟草茫茫待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

  向来一一是人家。(戴复古)

  我从山中来,

  带得山中草,

  其名曰蕙兰,

  叶叶常垂倒,

  移兰入暖房,

  希望开花早。(胡适)

  昨夜狂风急雨,

  打的我好苦,

  我扑坏翅膀,

  瞪破眼珠,

  也找不到一个栖身之处。

  笼里一只鸟,

  身安毛也好,

  侧着眼睛向我瞧,

  我不知它是喜是恼。

  明天一早,

  风雨停了,

  我和我的同心朋友,

  双双的随意飞,

  咿咿的信口叫,

  把昨夜的闲愁都忘了。

  语文教学,老师总是要讲一些背景之类的东西。从齐桓侯联系到五霸七雄,从墨子联系到诸子百家。古诗、才子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白话诗与胡适、“五四运动”,等等,当时的教学方法是每讲完一课,老师当堂要学生回答“段落大意”和“全文要旨”,待老师纠正后记入笔记本,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如“小桃无主”即使老师不发挥,学生们也不难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后农村的惨状。

  日伪统治秩序初定,对教育方面的措施,有些尚未顾及,有些尚未普及到农村。1935年溥仪访日归来颁发《回銮训民诏书》学校就未曾传达过,教学中虽有一些奴化教育的内容,由于教材远未系统化,和教师们不仅对敌伪的教育方针敷衍了事,反而有意无意地启示学生们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光辉的文化传统有所了解,增添了民族自豪的成分。

  这是学校的“国文”课(当时仍然为国文)教科书,全部是从《古文观止》和《古文辞类篆》中选的,《郑伯克段于鄢》,《触詟说赵太后》,《与楚春申君论将》,《卜居》,《渔父》《归去来辞》,以及唐宗八大家的文章。教国文的教师全都是曾经考中的拔贡、秀才和下过考场的落榜举子。这些老先生们可以不看课本讲课,闭起眼

  请收藏:https://m.bq55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